導演

何非光 HE Fei Guang (1913-1997)

1913年8月4日生於日治時期的臺灣,本名何旺德,臺灣臺中市人。在臺接受小學及早期中學教育。家人送他到日本繼續中學教育,他自己從日本轉赴上海。起初在醫院任學徒,對電影有濃厚興趣。1932年,在上海聯華公司任臨時演員。1933年,獲聯華公司簽為基本演員,先後演出卜萬蒼導演的《母性之光》(1933)、孫瑜導演的《小玩意》(1933)和《體育皇后》(1934)等影片,其角色份量逐漸加重,到鄭雲波導演的《再會吧! 上海》(1934)時已成重要的反派。1935年遭日本駐滬領事館便衣警察綁架,以「保國送還」押回臺灣。1936年入東京日本大學選讀文學戲劇,課餘入日活映畫株式會社學習電影製作。1937年從日本再度回到上海。應聘任山西太原市西北影業公司演員,但攝製中的影片《塞北風雲》因抗戰爆發而中止了。

1938年從太原赴武漢,加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南昌行營政訓處電影股(後改名中國電影製片廠)為演員,由於識講日語,常演日軍角色。曾演出史東山導演的《保衛我們的土地》(1938)和袁叢美導演的《熱血忠魂》(1938),他在《熱》片中還兼任副導演。1938年9月,隨廠遷到重慶。1939年,何受中製廠長鄭用之拔擢為導演,編劇和執導了首部電影《保家鄉》(1939)。其後還編導了《東亞之光》(1940)。《東》片講中國人感化了侵略的日軍,並有日軍戰俘參與演出。

1941年何由重慶到香港,為南洋影片公司拍片,但隨著香港淪陷而結束,他不久也回到後方重慶。跟著執導了《氣壯山河》(1944)和《血濺櫻花》(1945)兩片,成為戰時重慶拍片最多的一位導演。抗戰勝利後,1946年何受聘於蔣伯英,前赴香港拍攝國語片《蘆花翻白燕子飛》(1946)。《蘆》片是戰後香港開拍的第一部影片。蔣伯英後來正式成立大中華電影企業公司,何又為大中華公司執導了胡蝶戰後復出的首部影片《某夫人》(1947)。《某》片講貴夫人遭舊情人勒索,最後勇敢地脫離豪門的故事。場面講究,善於結合畫面與音樂營造氣氛,可以見到他成熟掌握片廠拍攝手法。

在香港完成了兩部影片後,何於1947年回上海拍片,作品包括《出賣影子的人》(1948)和《同是天涯淪落人》(1948),又曾赴臺灣拍攝《花蓮港》(1948)。1949年,何由於正在拍攝電影《人獸之間》(1950), 沒有回臺灣,從此留在中國大陸,再沒有任電影導演,只曾任地方戲曲等舞臺演出的導演。1997年9月6日在上海病逝。

年份 語言 中文片名 英文片名 聯合導演
1939保家鄉Defending Our Home Village
1940東亞之光The Glory of East Asia
1944氣壯山河Brave Man Can Make Mountains and Rivers Brave
1945血濺櫻花Blood Shed on Oriental Cherry
1946蘆花翻白燕子飛Gone are the Swallows When the Willow Flowers Wilt
1947某夫人Madame X
1948出賣影子的人The Man Who Sells His Own Shadow
1948花蓮港The Hualien Port
1948同是天涯淪落人We’re the Same Come Down in the World
1950人獸之間Man and Be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