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

吳一嘯 NG Yat Siu (1909-1964)

約於1909年出生,廣東鶴山人。十五歲輟學,當過機器廠學徒。後加入廣州的業餘粵劇團蜚聲劇社,由幕前拉扯(即小配角)做起,後轉為撰曲和編劇,與劉震秋為蜚聲劇社合編了不少粵劇劇本。時廣州歌壇興起,吳常撰粵曲贈予歌伶演唱,漸由贈曲變為收受酬勞,化作生計,成為首位職業的粵曲撰曲人。不單為歌伶撰曲,也為百代、和聲等唱片公司撰曲,供歌伶灌錄唱片。吳擅長在梆簧之外加插小曲,為歌伶撰寫的粵曲名作,包括小明星主唱之〈多情燕子歸〉、〈胭脂扣〉,徐柳仙主唱之〈再折長亭柳〉、〈情淚種情花〉和悼念小明星而作的〈七月落薇花〉等。

1938年,吳首度參與電影製作,為陳皮導演的粵語片《梅知府》(1938) 任編劇和撰曲。淪陷前還為《怨女望夫歸》(1939)及《多情燕子歸》(1941)編劇和撰曲。《多情燕子歸》是小明星演出的唯一一部電影。

香港淪陷後回到廣州。戰後定居香港,1947年與蔣愛民聯合編導了《百鳥朝凰》一片。戰後至五十年代,香港電影無論古裝或時裝,普遍加入粵曲作插曲。吳承接了大量撰寫電影歌曲的工作,更於約1952年被影壇冠以「曲王」的外號。由其撰曲的電影名作有《新梁山伯祝英台》(1951)、《歌唱沙三少》(1951)、《秋墳》(1951)、《新馬仔拉車被辱》(1953)、《多情燕子歸》(1956)、《賣肉養孤兒》(1957)、《清官斬節婦》( 1958 )、《沙三少與俏銀姐》( 1961 )、《碧玉簪》( 1962 ) 等。任劍輝、芳艷芬合唱之〈火網梵宮十四年〉, 任劍輝、紅線女合唱之〈游龍戲鳳〉等灌碟名曲,皆出自其手筆。吳亦是《黃飛鴻正傳上集之鞭風滅燭》(1949)至《黃飛鴻傳四集:梁寬歸天》(1950)首四集黃飛鴻電影的編劇。除了撰曲編劇,也於1955年與陳國華合導了其第二部影片《棒打薄情郎》。1964年7月9日,由於氣管硬化症發作病逝於香港。

年份 語言 中文片名 英文片名 聯合導演
1947百鳥朝凰Hundreds of Birds Adoring a Phoenix蔣愛民
1955棒打薄情郎Punish the Unfaithful陳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