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育平 | FONG Allen
導演的話

在電影上有兩個很大的主流,一種是純為工作性質,認為電影是虛構的,拍一個故事出來只為給觀眾一個半小時的逃避現實,輕輕鬆鬆就可以;而我亦都是先讓觀眾知道我拍的是假的,在吸引他們入場之後,他們才會發覺在虛構的包裝下原來可以好好玩。

節錄自《方育平 半杯水,半個導演半邊人》,香港《文匯報》(2009年7 月28 日)

小傳

方育平,1947年7月10日在香港出生。香港浸會學院(現名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畢業後,1971年到美國喬治亞大學新聞系修讀廣播、電影及電視,1975年於美國南加州大學主修電影,取得電影製作碩士學位後回港,到香港電台電視部任助理編導,1976年升任編導。1976年至1979年間他執導電視劇《獅子山下》中的《元洲仔之歌》(1976)、《野孩子》(1977)、《老犁》(1978)、《夢的選擇》(1978)等單元劇,並以《野孩子》獲1977年亞洲廣播協會的金獎。

1979年加入鳳凰影業公司,到1981年才執導首部電影《父子情》,描寫父子關係真摯樸素,以真情實意扣人心弦,獲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與最佳導演獎。1983年執導《半邊人》,述說對電影藝術有追求的導演與賣魚女在現實與理想中的抉擇,再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獎與最佳導演獎。1986年執導《美國心》,他將現實中的人物關係與電影故事結合,自己也出鏡訪問兩個主角,獲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獎與意大利都靈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他在六年之內三奪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獎,這個紀錄到2012年才被許鞍華以《桃姐》第四度獲獎打破。他在1990年執導的《舞牛》與1997年在福建拍攝的《一生一台戲》,都說出藝術創作與商業社會的矛盾困惑。他在2000年在福建與西藏拍攝的紀錄片《藏道》,紀錄一個福建商人的西藏之旅。

方育平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代表作者之一,又幾乎是香港電影圈中唯一堅持走非主流路線的導演,作品富實驗性與創新性。他亦有替電視台拍攝實況戲劇及紀錄片,又曾導演舞台劇《美國酒店》(1989),及為城市當代舞蹈團拍攝錄影作品。2000年他到加拿大定居及治病,2009年香港電影資料館為他舉辦回顧展時曾回港出席。

導演作品
年份 中文片名 英文片名 聯合導演
1981父子情Father and Son
1983半邊人Ah Ying
1986美國心Just Like Weather
1990舞牛Dancing Bull
1997一生一台戲A Little Life-Opera
2000藏道Tibetan Tao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