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在電影、電視這個行業裡工作了逾六十個年頭,但依然對她喜歡不已,這是我此生的職業,也是唯一的職業,甘苦其中,回味無窮。
當導演與做演員則全然不同,我有幸都有所嘗試,導演是辛苦、勞累、困頓、繁瑣和愁腸百結,但最後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也是最強烈的。想想要肩負整個劇組的期望,一筆龐大的資金的虧損或盈利,所有人辛苦勞作的總結,導演是藝術,也是責任,我執導的《雲南奇趣錄》,在香港上映時頗獲讚譽,多少的付出,都值得了。
人生最大的快樂是做喜歡做的事,實現自我價值,感謝上蒼給我這樣的機會並堅持了一生。
張錚,原名張喬夫,河北通州人,1931年5月18日於北京出生。上海高中畢業後,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讀了兩個月因父親病故,不得不輟學,後考入中央航空公司當技工。1948年來港,1951年加入長城影業公司任演員,參演五十多部電影,其中擔任主角及重要角色的有《女子公寓》(1956)、《玫瑰岩》(1956)、《鸞鳳和鳴》(1957)、《鳴鳳》(1957)、《香噴噴小姐》(1958)、《小咪趣史》(1958)、《血染少女心》(1959)、《艷遇》(1965)、《迎春花》(1968)、《雙女情歌》(1968)等,又先後外借給珠江電影製片廠、鳳凰公司與新聯公司演出《南海潮》(1962)、《金鷹》(1965)與粵語片《英雄兒女》(1965)。
1960年起兼任副導演,1969年與吳景平聯合導演《迷人漩渦》,1970年又與黃域聯合導演《映山紅》。後受內地文化大革命影響,長城鳳凰減產,張錚六年內祇演了《彝族之鷹》(1973)與《紅纓刀》(1975)兩片。1976年長城鳳凰恢復製作,他演出《一磅肉》(1976)、《巴士奇遇結良緣》(1978)、《奇人奇事奇上奇》(1979)等片。並於1977年與吳景平聯合導演《胎刧》,1979年與孫華聯合導演紀錄片《雲南奇趣錄》,後獨立編導《新疆奇趣錄》(1981)與《中國民族體育奇趣錄》(1983)等紀錄片。他憑這幾部「奇趣」紀錄片打響名堂,獲得「奇趣導演」的稱號。張錚不祇能演能導能編,亦能唱能跳,《金鷹》的主題曲和插曲都是他演唱的,他又在《迷人的假期》(1959) 表演芭蕾舞,又曾多次跟隨長城鳳凰演員組成的銀星藝術團赴星馬演出。
1979年他加盟麗的電視,演出《新變色龍》(1979)、《再向虎山行》(1983) 等電視劇集,到1988年正式簽約為藝員。
他曾著有小說《萬木春》(1976)與《往事!中國人!》(1978),以及報道文學《雲南奇趣錄》(1979)與影視隨筆《演藝套餐》(1990)。
1993年他移民加拿大溫哥華後,曾參演二十餘部西片和電視劇集。
2006年憑《InConvenience》獲得Leo Awards的短片最佳男主角獎,又在2009年以《點心葬禮》獲得Leo Awards劇情片最佳男配角獎。他曾任溫哥華電影電視人協會會長,又導演話劇《七十二家房客》與《父母恩重難報經》。
年份 | 中文片名 | 英文片名 | 聯合導演 |
---|---|---|---|
1969 | 迷人漩渦 | Enchanting Whirlpools | 吳景平 |
1970 | 映山紅 | Red Azalea | |
1977 | 胎刧 | The Wrath of Foetus | 吳景平 |
1979 | 雲南奇趣錄 | The Fantastic Spots of China | |
1979 | 雲南奇趣錄 | The Fantastic Spots in China | |
1981 | 新疆奇趣錄 | Xin Jiang 'Yar-Ck-See | |
1983 | 中國民族體育奇趣錄 | The National Minority Sports Games of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