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銓是河北永年縣人,1932年4月29日生於北平(北京)。祖父是清末御史,父親曾留學日本。初中、高中就讀北平匯文中學,曾在北平國立藝專學習美術。1949年離開北京,隻身來港,身無分文。先入嘉華印刷廠當助理會計兼校對,其後做過廣告畫師,繪畫海報及電影廣告。之後加入長城公司,在萬籟鳴、萬古蟾的美工科工作。不久轉到永華公司,為嚴俊導演的《笑聲淚痕》(1958)擔任美術,並初次作幕前演出。在永華期間,既當副導,又兼顧電影各部門的工作,並自學電影理論。
1958年經李翰祥引薦,跟邵氏公簽約,成為合約演員,曾參演李翰祥導演的《江山美人》(1959),並主演過岳楓導演的《畸人艷婦》(1960)。隨後為嚴俊導演的《花田錯》(1962)編劇。1963年,名義上是為《梁山伯與祝英台》當副導演,實際上是為趕拍黃梅調影片的李翰祥,分擔導演的工作。1964年,編導黃梅調古裝喜劇《玉堂春》,這是他第一次當執行導演,影片由李翰祥策劃。1965年,胡金銓正式獨當大任,自編自導抗戰片《大地兒女》,但鑑於抗日題材敏感,星馬版本被迫作大幅刪改,結果票房成績未如理想。1966年導演較低成本的《大醉俠》,居然賣座鼎盛。該片不僅奠定了胡氏後來的作品風格,對中國武俠片的影響亦殊為深遠,就恰如當年邵氏公司的宣傳句語:「開創中國新派武俠紀元之作」。
1967年,胡金銓離開邵氏公司,赴台加入聯邦公司,再次執導新派武俠片《龍門客棧》,影片打破各地票房紀錄。胡金銓再接再厲,開拍野心更大的《俠女》。該片製作歷時三年,直至1971年方完成,並分成上下兩集公映。1975年,《俠女》獲康城電影節選片人皮爾‧利思昂賞識,並協助剪為一部三小時長影片參賽,結果獲得康城高等技術委員會大獎。英國的權威電影年鑑《國際電影指南》,於1978年把胡金銓列為當年世界五大導演之一。1973年和1975年分別攝製了《迎春閣的風波》和《忠烈圖》。1977年遠赴韓國,同時拍攝《空山靈雨》和《山中傳奇》兩齣影片。《山中傳奇》後來獲第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導演和最佳美術設計獎,但《空山靈雨》充滿禪意的境界其實更高。1981年,胡氏轉而嘗試拍攝時裝喜劇《終身大事》。
1989年徐克監製《笑傲江湖》,本來邀請胡氏執導,結果由徐克班底完成影片。1992年,獲香港電影導演會頒贈終身榮譽大獎。胡金銓籌備經年的《華工血淚史》,原定1997年中開鏡,卻於年初因心導管擴張手術失敗而去世,享年六十五歲。除電影藝術之外,胡氏對中國文學,尤其是老舍深有研究,曾於1977年著述《老舍和他的作品》。
年份 | 中文片名 | 英文片名 | 聯合導演 |
---|---|---|---|
1964 | 玉堂春 | The Story of Sue San | |
1965 | 大地兒女 | Sons of Good Earth | |
1966 | 大醉俠 | Come Drink With Me | |
1967 | 龍門客棧 | Dragon Gate Inn | |
1970 | 喜怒哀樂 | Four Moods | |
1971 | 俠女 | A Touch of Zen | |
1973 | 迎春閣之風波 | The Fate of Lee Khan | |
1975 | 忠烈圖 | Valiant Ones | |
1979 | 空山靈雨 | Raining in the Mountain | |
1979 | 山中傳奇 | Legend of the Mountain | |
1981 | 終身大事 | The Juvenizer | |
1983 | 大輪迴 | The Wheel of Life | |
1983 | 天下第一 | All the King's Men | |
1991 | 笑傲江湖 | Swordsman | |
1993 | 畫皮之陰陽法王 | Painted Skin |